广告配音
配音分类 请点击浏览…
国语配音 台湾国语配音
粤语配音 各地方言配音
英语配音 美式英语配音
外语配音 外藉翻译配音
动画配音 动漫游戏配音
配音公司 北京配音公司
广告配音 电视广告配音
专题配音 电视购物配音
日语配音 西班牙语配音
韩语配音 葡萄牙语配音
俄语配音 阿拉伯语配音
法语配音 意大利语配音
德语配音 土耳其语配音
课件配音 菲律宾语配音
光盘配音 柬埔寨语配音
童声配音 有声读物配音
标书配音 特色小品配音
彩玲配音 集团总机配音
影视制作 影视广告制作
光盘制作 北京光盘制作
广告公司 北京广告公司
精品配音 一八六配音网
动画制作 三维动画制作
闽南语配音 宣传片配音
纪录片配音 影视剧配音
印尼语配音 越南语配音
房地产配音 多媒体配音
老专家配音 老奶奶配音
在线客服QQ:1002662408
 
 

动画配音 动漫游戏配音——北京名扬配音网
    动画配音 动漫游戏配音——北京名扬配音网是一家集影视制作、节目包装、广告创意、策划、拍摄及后期配音、配乐、字幕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动画配音制作公司。中外籍卡通动画配音员、技术员为您提供专业卡通动画配音,各类卡通动画题材配音、配乐服务。速度快,声源广,欢迎恰询。同时承接三维动画制作、影视专题片、广告片、企业宣传片、及数字多媒体光盘制作等多个领域。

    自成立至今,凭借先进的经营理念和丰富的专业技术,已与国内外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公司拥有新锐的设计理念,精英的制作团队,高端的影视设备,独立运作的专业录音棚,能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配备专业影视制作资源,采用领先的管理模式及时向社会各界提供影视创意、策划、拍摄、配音、配乐及后 期制作等一条龙的专业动画配音服务。

动画配音不应平淡

    “先声夺人”是一句古语。动画片虽然不太具备先声夺人的条件,但是,好的声音也是评判一部动画片质量优劣的关键所在,甚至能直接影响该动画片的观众中接受程度。
    动画也是一门音画艺术,在社会越来越需要感官刺激的今天,好的主流动画一定要具备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声音,这是大众对动画的直接需求。
    没有声音的动画毫无生气,没有画面的声音,其表现力就大打折扣。动画的娱乐,表现在播出的环节,**重要的就是声音和画面。而声音中的重要环节配音的地位又凌驾于音乐和声效之上。
    中国的配音历来在世界享有盛誉,中国也是世界为数不多v将配音作为一项事业,一项艺术来推动的国家,仅七、八十年代的大批海外影片的译制配音,就一直为大家津津乐道,余音绕梁。一个个形象鲜明的人物就这样被成功再现;一批重磅的配音演员如毕克、刘广宁、邱岳峰、童自荣、乔榛、丁建华等等,就这样通过声音的魅力成为了大众的偶像。中国早期配音的发展状况与日本当代发达的声优极为相似,所不同的是日本声优大部分是为原创作品配音,我们的配音演员,特别是译制片配音不仅要做到词音达意,而且还要将口型尽量对得完美……
    不知是我们的视听要求越来越高,还是当今的配音水平在下降,特别是动画片的配音,如今已经越来越少有让人心动的声音,越来越少让人记忆深刻的性格形象了。打开电视,到处都是配音平庸的动画片,一句句不痛不痒的对白,一声声矫揉造作的呼喊,怎能将观众吸引?

个人认为目前中国动画配音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以下三点:
一、声线毫无特点
    看了多部国产动画,几乎没有哪个声音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学院派播音出身效果,如果不睁开眼睛,真的是不知道这个声音是来自动画还是电视剧或者电影。当然,这也和国内缺乏专业的动画配音演员有关,大部分动画配音都是来自为电视、电影配音的演员,很少为单独的角色去挑选特色的声音就这样,我们在各个风格迥然相异的动画片中感受到似曾相识、大众化的声音,觉得了无生趣。这点对动画片人物形象独特性损害犹大。
    反观日本的配音界,不仅针对不同角色选择相应声优,而且许多优质声优的变声能力都特别强,能适应多种角色的声音需要,而每个角色都塑造的栩栩如生。柯男、犬夜叉、圣斗士,哪一个不曾在漫迷心目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也有一个声优执着几十年不离不弃地为一个角色配音,如机器猫等,这种专业和敬业,在国内尚属罕见。
    当然,也有个别动画片给笔者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比如说《嘀嘟小和尚》中小和尚的配音演员就是找的一个声音很奇怪的孩子,略有沙哑,又不失童趣,还有一股子坏劲,令小和尚的形象跃然而出,变得极为生动。所以说特色的声音,是原创动画的创作过程中容易被忽略,却又极其关键的一点。
二、配音缺乏感情
    动画在配音前就是一个几乎无声的作品(那些先配音后制作的除外),因此它不能像电视剧、电影一样能给配音演员更多的启示,一切情绪都要根据演员的揣摩和配音导演的调动,而作为配音这样一个可以连轴转而速成的工作,让配音演员去花费时间研究角色也成了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奢望,这使得流水线上作业的配音,普遍缺乏应有的情感色彩。
    没有感情色彩的声音,就无法塑造出有血有肉的卡通形象,一个卡通形象如果苍白无力,就很难得到观众,特别是青少观众的认同,就会没有任何角色亲和力,这对于一部动画片来说,前期的策划、制作等所有围绕动画角色所展开的工作几乎就全部白费。
动画片《阿凡提》中为阿凡提配音的毕克老师,将这一经典形象的性格特点诠释得淋漓尽致。小时候看葫芦娃被困,还能急的眼泪直掉。但是现在的孩子,鲜有被动画所感动的情景。
三、角色对位不准
    没有专业的动画配音队伍,没有机动的配音演员征寻机制,就只能在现有的配音队伍中根据个人声音特点进行分配,因此就造成了角色定位的模式性:老人形象就是老人声音,孩子形象就是孩子声音,无数的动画片中的孩子们的声音变得千篇一律,特别是由大人们配的嗲声嗲气的孩子腔,根本就已经脱离现实中的孩子太远了,也因此就偏离了其所对应的角色,使得老人不像老人,孩子不像孩子,样板化模式化严重。
    如今的好莱坞动画电影大片,动辄就数千万美元邀请明星给卡通形象配音,但无论请哪位明星,我们都能感觉到,这个明星的形象和声音与卡通形象是吻合的,这也就保证了卡通形象的完整性。而国内,近几年来,也开始渐渐采取邀请明星配音得方法,比如《宝莲灯》中的姜文所担纲的二郎神,就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不仅如此,更多的引进动画大片也通过国内的明星效应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比如《海底总动员》等,恰当的配音演员的选择能促进动画的成功。在这方面,国内也不乏失败的例子,比如由李亚鹏所配的《黑客帝国》中的救世主尼奥,一句“全是噩梦”就让观众笑场,明显是失败之作,这点在将来为动画配音的时候也是需要注意的。
    总起来说,目前国内的动画配音也在不断的进步中,如《我为歌狂》、《隋唐英雄传》等,无论是声音,还是歌曲,都属质量上乘。前不久听到了《围棋少年》中由童自荣老师为片中一个反角所配的音,就感觉人物有血有肉。据说这部动画的导演马风清也意识到了配音的重要性,在制作动画片后期的时候,专门从北京将动画片拿到上海做的配音、配乐和主题曲,使动画片的整体质量有了进一步提升。但是,与此对应的,仍是众多粗制滥造的动画配音、配乐,并直接影响着动画片本身的质量。
    近来,市面上现身一种只以音像制品发行的方言动画片,如四川话、东北话版本的《猫和老鼠》等,虽然没有大肆宣传,但是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效益,关键一点是它们的娱乐效果都很强,因此才有了观众喜闻乐见的反应。
    其实在国外的诸多动画片中,也有一些角色是以方言的形式出现,能表现出别具一格的形象特征。虽然国家一直对传媒节目中的方言不去提倡,但如今无论新闻还是电视剧、电影,方言角色越来越多,也使得动画片可以做这方面的一些尝试。记得看过一版由台湾省配音的《小鸡快跑》动画电影,其中的老公鸡是典型的山东口音,其搞笑效果简直爆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动画巨头迪士尼挑选配音演员有一个全球的标准,尽管语言不同,但同一个角色在各个国家挑选的配音演员在音色、发声方法上都应该相差无几,都应该尽量和迪士尼动画的原版配音无限接近。迪士尼的这种全球标准目的是让世界各地的观众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迪士尼,当然也给他们寻找合适的配音演员带来困难。比如在中国为“唐老鸭”配音的筛选从2001年开始就一波三折,直到找到了满意的配音演员为之,这才是一个专业的态度。
    动画片的译制工作尚让迪士尼如此大费周折,反观我们,是否也应从中吸取经验,去掉硬伤,开始认真对待我们的动画配音呢?

动画配音的问题

     我特别喜欢看一些日本的动画,比如火影什么的动画。原创的配音都很好听,有的声音听起来特别的可爱哟。但是,在真实生活中,那些配音人员的声音跟动画片里面的声音听起来有点不一样,没有动画片的声音好听。是不是在录音棚录音的时候,有经过声音处理吗?或者是录音棚的环境不一样,才产生听起来的效果不一样?
     问题补充:难道他们就只是变变声音吗?没有用声音处理米?在魔法少女萘叶的动画片中,动画片里的声音真的是很好听,但是真人出来说话,感觉超级难听哟~~

     配音人员,更专业的叫声优,他门配音的时候不都是用自己的原声的,不知道你看没看过高达seed系列?桑岛法子同时在里面给8个角色配音,但我相信没有几个人能听出来,这才是声优的本领!所以说“声优是地球上**不可思议的生物!”
     我想做处理的可能性不大,日本的声优在出道之前必须要到专业的培训学校学习的,然后才可以出来配音的,一部动画的成本才多少?更何况声优的工资是很少的,除了那些大牌的声优,其他的连一般的生活都不够,必须兼职才能养活自己,动画制作组不会这样加大成本的!

配音网

【中国动画历史】
   中国美术电影始于二十年代初,“万氏兄弟”在上海拍摄了中国**早一批动画片,其中影响较大的是长片《铁扇公主》。由于无人投资于1942年后中断了。四十年代初,钱家骏等在重庆也摄制动画短片《农家乐》,但也未获发展。
   新中国美术电影于1947年开始摄制,在东北解放区兴山镇先后产生了新**部木偶片《皇帝梦》和动画片《瓮中捉鳖》。人民艺术家陈波儿和日本动画专家方明(持永只仁)等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在人员不足,设备简陋和条件下完成摄制工作,难能可贵,为新中国美术电影的发展揭开序幕。
   1949年专门摄制美术片的机构-美术片组在长春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漫画家特伟和画家靳夕为主要领导人。1950年迁上海,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一部分。随着人员的不断扩大,1957年建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特伟任厂长,从建组时十几人发展到二百多人。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钱家骏、虞哲光、章超群、雷雨、金近、马国良、包蕾等一批著名艺术家、文学家先后参加这一工作。从此,美术电影就以上海为基地,迅速繁荣发展。
   五十年代前期(1950-1956)是它的成长阶段,艺术人员的增加,带来创作的发展。通过制片实践又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艺术、技术人才,为美术电影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这一阶段中,摄制了一批优秀影片,如动画片《好朋友》、《乌鸦为什么是黑的》、《骄傲的将军》、木偶片《机智的山羊》、《神笔》等。尤其《骄傲的将军》和《神笔》,在探索民族风格方面作了成功的实验。在技术方面也有可喜的成就,1953年拍摄了**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1954年完成的木偶片《小梅的梦》,是首次采用真人和木偶合成的技术,1955年**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也获得成功。从此,美术片进入了彩色片时期。
   建厂以后到“十年动乱”前(1957-1966)是美术电影鼎盛时期,百花齐放,形式多样,美术片的艺术特点得到充分发挥,民族风格更为成熟和完美,拍出了一批至今依然是中国美术电影历史上**优秀的作品,在国内外声誉鹊起。周恩来总理生前指出:美术电影部门在中国电影事业中,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比较优秀的部门。1958年增添了一个新的品种-剪纸片,**部作品《猪八戒吃西瓜》一举成功。由于它具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而受到好评,开辟了发展剪纸片艺术的新路。1960年创造了水墨动画片,把典雅的中国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相结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这两部影片因此获得极大成功。它们以优美的画面和诗的意境,使动画艺术进入更高的审美境界,令人耳目一新,是动画史上的一个创举,它的成就在国内外引人瞩目。
   1961年至1964年拍摄的大型动画片《大闹天宫》(上、下集),是这一时期重大作品之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把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故事,形象地再现于电影银幕,有丰富的想象力。造型艺术和动画技巧都达到很高水平。大型木偶片《孔雀公主》,它以生动的情节,恢宏的场景,表现了中国傣族地区的美丽神话,影片的精湛技巧,标志着木偶片艺术的成熟。剪纸片《金色的海螺》是这一时期剪纸片中**出色的作品,它发挥了镂刻艺术的特色,使这一古老的民间传统表达得绚丽多彩。《黄金梦》是一部漫画风格的动画片,以粗犷的线条和夸张的形象讽刺一群贪得无厌的富豪,又是一种新的形式。此外,《小鲤鱼跳龙门》、《谁唱得**好》、《济公斗蟋蟀》、《大奖章》、《人参娃娃》、《没头脑和不高兴》、《等明天》、《冰上遇险》、《红军桥》、《半夜鸡叫》、《草原英雄小姐妹》等,都是这一时期摄制的一批优秀影片。1960年,拍摄的《聪明的鸭子》,是新生的折纸片,这种充满儿童情趣的纸偶艺术,又成为美术电影家族中新的一员。
   为介绍中国美术电影的成就,于1960年举办“美术电影展览会”,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八大城市展出,产生广泛影响,于1960年又到香港展览,在海外获得更大声誉。在“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1966-1976),美术电影遭受严重破坏,极大地影响了这一事业前进的速度。
   1977年开始恢复了创作生产。从此,美术电影又进入了一个再度繁荣的新时期。从结束“文化大革命”到1984年的八年时间里,共拍摄了一百多部影片。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和制作技巧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果。由于实行开放政策,扩大对外交流,使中国美术电影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
   1979年为庆祝建国三十年而摄制的《哪吒闹海》,是一部宽银幕动画长片,这部被誉为“色彩鲜艳、风格雅致,想象丰富”的作品,在国外深受欢迎。它以浓重壮美的表现形式再一次焕发出民族风格的光彩。木偶片《阿凡提的故事》(种金子)也是一部出色的影片,造型夸张,语言幽默,生动地刻划了新疆维吾尔民族的一个传奇人物,后来发展为多集系列片。动画片《三个和尚》是一部精彩的作品,篇幅虽短,寓意深刻,它既继承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又吸收了外国现代的表现手法,是发展民族风格的一次新的尝试。动画片《雪孩子》体现出一种高尚的精神;水墨动画《鹿铃》抒发了友爱之情,这两部影片都受到好评。这一时期的剪纸片在美术形式上丰富多彩。《南郭先生》表现了汉代的艺术风格、格调古雅。《猴子捞月》使剪纸片造型产生茸茸的质感,创造了一种新的形式。利用这种形式,又拍摄了水墨画风格的剪纸片《鹬蚌相争》,形式优美、内容诙谐,动作细腻生动,丰富了剪纸片的艺术风格。《火童》把装饰性造型和民族艺术特点熔于一炉,风格奇丽新颖。同一时期的影片中,还有《两只小孔雀》、《画廊一夜》、《狐狸打猎人》、《好猫咪咪》、《愚人买鞋》、《黑公鸡》、《小鸭呷呷》、《人参果》、《淘气的金丝猴》、《假如我是武松》、《蝴蝶泉》、《天书奇谭》、《兔送信》、《三十六个字》、《西岳奇童》(上集)、《黑猫警长》等,都是优秀的作品。
   随着体制改革,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84年10月调整领导班子,中年导演严定宪出任厂长,特伟任顾问。美术片创作随着改革的步伐继续前进。两三年中完成了一批优秀影片,大型动画片《金猴降妖》,刻划了感人的猴王孙悟空形象,富于感情色彩;在传统的民族风格中注入一些抽象绘画的手法和现代音乐,为民族艺术的发展作了有益的探索。动画片《夹子救鹿》,淡雅而抒情,具有敦煌壁画的古朴风格。剪纸片《草人》是模拟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形式摄制而成,别具一格。动画片《女娲补天》用简练概括的形象表现了人们想象中的上古时代,艺术形式有所创新。此外,《抢枕头》、《海力布》、《水鹿》、《大扫除》、《网》、《偷东西的驴》、《巫婆、鳄鱼和小姑娘》等,都各有特色。近年来,创作上的重点,放在发展系列美术片上。加十三集的剪纸片《葫芦兄弟》,表现一个荒诞有趣的民间故事。十三集的动画片《邋遢大王奇遇记》是一个较有想象力的长篇童话。《奇异的蒙古马》是根据英国作家韩素英的剧作改编拍摄的六集动画片,表现了一匹野马的思乡之情,洋溢着国际间的友谊。《擒魔传》是一部木偶连续片,把舞台木偶艺术与电影手法结合起来,展现了《封神演义》故事的浩大场面。还有一些影片在准备之中。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中国美术电影的创作会更加繁荣。一个艺术事业的繁荣,需要有一大批精通业务的人才。美术电影是一门特殊的艺术,新中国成立初,它还处在起步阶段,这类人才屈指可数。所以培养人才,是美术电影发展的关键。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断培养,逐步形成一支艺术、技术等各方面的专业队伍。建立这支队伍,除了在工作中自学成才而外,大部分专业人员来自艺术专门学校。其中,主要的创作力量-动画人员,则经过多次专门的培养,才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成为今日中国美术电影事业的骨干力量。
   回顾动画人才培养的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阶段是在五十年代初,1950年钱家骏、范敬祥等动画家曾在“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开办动画科,先后招收两届学生,该科在1952年全国大专院校调整时,并入北京电影学校,于1953年毕业,而后停办。其中大部分师生进入“美影”工作,使美术电影增添了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第二个阶段是在六十年代初期,1959年“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成立,其中设立动画专科,由钱家骏任主任、张松林任副主任,培养具有大专程度的动画人员。共培养了两届毕业生,先后于1961、1963年毕业,该校于1963年停办,这批专业人员又充实了“美影”的创作队伍,第三阶段是21世纪初,国家开始大力发展软实力,开始重视调整文化产业,特别是动画产业,要发展民族动画必须培养高层次动画专业人才,在这一阶段国家正式将动画作为一门本科专业正式纳入国家普通高校统一招生专业名目中,相继在全国建立起了几所sheyi 动画学院,**早的4所依次是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动画学院(现吉林动画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2004年以上4所被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确立为首批四所“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这也反映出国家动画高等教育正式进入全面提升时期,2005年后全国各个高校开始建立动画专业,目前全国拥有动画专业的高等院校达到了1000多家,社会培训机构也达到一定规模,这些都为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很坚实的人才后备军;又会有一大批动画人才正在茁壮成长。
   今天,动画人才的培养,尤其高等的动画教育工作,将继续发展。一代新的动画艺术家将在他们中间出现。中国动画事业起步非常早,早期远远超出日本,但70年代之后,日本动画蓬勃发展,终于超越了中国,成为目前的局势。
   以下对中日动画发展按照时期进行对照比较,主线按照中国的动画时期划分。中国动画发展未见有文提及时期划分,现按照历史时期划分如下:
   早期探索期--由20年代中国开始自己创作动画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
   蓬勃发展期--从建国始至1965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由1966年至1977年
   缓慢发展期--从1978年至1998
   探索尝试期--从1999年至今日本动画发展按照原有的时期划分(参见《日本动画发展史》一文):
   战前草创期——由1917年日本开始有动画至1945年日本战败
   战后探索期——由日本战败至1974年
   题材确定期——自1974年《宇宙战舰》上演至1982年
   画技突破期——自1982年《超时空要塞》上演至1987年
   路线分化期(成熟期)--自1987年至今

   1.中国动画建国前--早期探索期
   中国的动画事业发展很早,20年代中国的动画先驱万氏兄弟(万嘉综(万籁鸣)、万嘉淇(万古蟾)、万嘉结(万超尘)和万嘉坤(万涤寰))就开始研究动画制作,**部中国自制的人画合演的《大闹画室》就是他们制作,1935年,**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问世。1941年,受到美国动画《白雪公主》影响,制作了**部大型动画《铁扇公主》,在世界电影史上,这是继美国《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后的第四部大型动画,标志中国当时的动画水平接近世界的领先水平。
   日本在这段时期处于战前草创期,动画制作水平还比较低,而且由于军国主义影响,使得其战斗场面的制作的到一定发展。
   不过这段时期日本引进了一些国外的动画,中国的《铁扇公主》也在其列,日本漫画之神手冢治虫看到后,深受震动。

   2.中国建国初期--蓬勃发展期(建国到1965年)
   建国后,中国的动画事业可以说是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不但作品多,而且精品也非常多。从1950年的一部动画,发展到60年代已经每年都能制作出十多部动画,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1961-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大闹天宫》可说是当时国内动画的颠峰之作,从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等都达到当时世界的**高水平。
   这段时期,我国还开始尝试使用不同的动画制作方法,大胆使用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1947年,我国制作了**部木偶动画《皇帝梦》;1958年,拍摄了**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1960年,完成了**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1962年,**部折纸动画《一棵大白菜》。新的动画形式加入,中国动画事业也到达了一个高峰。
   同时,日本动画业也在发展,其时处于战后探索期。日本的动画业在不断探索中发展。而**应当注意的就是,手冢治虫开始了他的动画事业。
   1960年,手冢治虫创立“虫制作公司”,制作动画。其后,1963年,推出了《铁臂阿童木》,这是日本**套长篇电视动画;1965年,推出日本**套彩色电视动画《森林大帝》。这可以说是日本动画业事实上的开端,其后日本动画开始了其势不可挡的进步步伐。
   这个时期内,我国的动画发展还是领先于日本的,虽然日本1963就有了《铁臂阿童木》这样的长篇动画,但我国有大型动画《大闹天宫》,并不输于日本。而且中国的传统艺术应用到动画中来,是日本完全无法比的。不过,使用传统艺术制作动画的代价之一就是需要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这个可能也是当时为什么不制作长篇动画的原因之一吧;另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电视在中国还没有普及,所以动画主要还是在电影院播放,所以这个时候的动画还没有长篇的连续剧。3.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到1977年)
   说到中国历史,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动画业明显的受到了影响。1966-1971这六年中,竟然没有一部动画片制作出来!之后的几年,形势似乎有了一点好转,但是1972-1977年间也只有每年2-4部动画出炉。
   悲哀呀,中国动画业的大好形势没有了,这一段时期,中国的动画事业几乎是在原地停滞了十多年!
   反观日本动画业,日本这时处于探索期后期与题材确定期开始。动画事业在手冢治虫带动下,形势大好。
   这段时期,高田勋、宫崎骏、松本零士等一批动画制作人才出现,在他们的努力下,日本动画精品不断。而且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日本动画业开始尝试扩大动画创作所用的题材范围,造成了现在日本动画无所不包的情形。可以说,这段时期是日本动画业历史上非常关键的时期,正是这段时期的发展,确立了现在日本动画不可动摇的地位。
   中日的对比下,这一段时期实在是可悲可叹,中国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的话,如今动画业会是一个什么样子,这个谁也不敢说。但是,历史就是这样,无法改变呀。4.中国改革开放后--缓慢发展期(1978年至1998年)
   改革开放,中国动画终于又迈开了沉重的步伐,但是,文化大革命带来的滞后却是无法改变。
   这一段时期,中国动画的发展不再有了建国初的强劲气魄,虽然动画产量又开始回复,每年还是有许多动画制作出来,但是,当年的开创精神已经不复。这个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一,不再探索新的动画形式,现在见到的,也就是建国时候的那几种传统艺术动画了;其二,可能是因为成本太高,水墨动画几乎不再做了,20年中只做出来一部;其三,由于根深蒂固的思想“动画片就是小孩子看的东西”,没有在动画的取材方面做出突破;其四,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许多动画人才流失了,而改革开放初期,又不能马上找到这方面的人才;等等
   当然,这段时期的精品还是有的,1983年的《天书奇谭》、1986-1987年制作的《葫芦兄弟》、1984-1987年的《黑猫警长》、1979-1988年的《阿凡提的故事》、1989-1992年的《舒克和贝塔》、1990-1994年的《魔方大厦》等,都是非常精彩的动画。但是这个时期的中国动画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太过幼稚化了。中国人心中“动画片就是小孩子看的东西”的观念始终没有抛开,造成这些动画即使是初中生来看,都会觉得不太适合。
   国外动画的不断引进,中国动画界终于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于是开始了各种探索与尝试。
   1999年中国制作的大型动画《宝莲灯》,就是尝试之一,吸收国外的制作方法与经验,结合中国的传统神话传说;
   1999年中国制作的大型长篇动画《西游记》也可以算是尝试之一;
   1999年开始制作的52集长篇动画《我为歌狂》、52集长篇动画《白鸽岛》与100集长篇动画《封神榜传奇》,也是中国动画业的尝试。其中《我为歌狂》以于今年(2001)开始播出,其仿照日本动画《篮球飞人》制作中国自己的动画作品,虽然作品本身似乎不太受好评,但是尝试的形式还是非常好的。另外两部作品现在还没有太多相关资料,不知道其具体情况。
   2005年**部原创三维动画《魔比斯环》在全国电影院上映,这是一部完全由电脑技术 (CG) 制作完成的动画片,是中国首部从内容风格、制作技术到市场运作都完全与国际接轨的3D (三维)动画电影,由深圳环球数码公司出品。虽然**终的票房并不理想,但这部片子的尖端画面让美国迪斯尼、皮克桑等动漫公司大为吃惊。《国际漫画艺术》杂志的编辑约翰·雷特(John Lent)说,我毫不怀疑,中国的动画技术已经开始与好莱坞或者欧洲抗衡。” 
   中国动画界终于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与尝试,但愿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欣赏到更多的中国自己的精彩动画作品。
[世界动漫历史介绍]
   中国动画停止前进这二十年是日本动画辉煌的黄金二十年,其经历了题材确定、画技突破、线路分化三个时期。在这二十年里,日本动画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82年前,是题材确定期,动画的取材趋于多样化,不仅仅针对孩子,而是对所有人群做动画。
   1982年后,开始画技突破期,日本动画在各种动画效果上追求突破,发展出了非常精美的画风。
   1987年后,进入了成熟期,即线路分化期,日本动画界百花齐放,各种各样的动画不断出现,真正形成了日本动画自己独特的风格。
   这个时期,日本动画人才层出不穷,各自寻求自己理想中的动画形式,带给世界动画界非常大的冲击。
   二十年来,日本精品动画举不胜举,有讲述各种主题的宫崎俊系列动画;有讲述平常生活的《橙路》(1986);有科幻题材的《机器猫》(1979)、《银河铁道999》(1979);有搞笑的《乱马1/2》(1989);有连拍20年不减其热的《机动战士高达》(1979);有损誉参半的《新世纪福音战士》(1995);有引起斗士热的《圣斗士星矢》(1986)等等等等,可以说只要是想得到的,日本动画都已经把它包含进去了。而且,日本动画的画面、音效、配音等的处理,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比较下,中国的动画在这20年中虽然也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实在是太缓慢了。这20年,中国虽然开始制作一些长篇动画,但是从制作、题材等各个方面都远远不能和日本动画相比了,如果还不奋起直追,那就真的没有翻身之日了。
   90年代初,中国引进了一些国外动画片,其中特别要提到的就是日本动画片《圣斗士星矢》。《圣斗士星矢》在国内播放后,引起了一阵斗士热,给中国人看到了日本动画的一点点轮廓。其后,又有世界上的各种精品动画引进,中国动画界开始了反思,这直接导致了之后的探索与尝试。5.中国动画业目前--探索尝试期(1999年至今)
【中国动画的困境】
   中国的动画加工虽然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迅速,各个动画加工公司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决不是长久之计,中国动画加工近年来愈来愈不景气,主要是受了4个方面的影响:
   一. 是国内的无序竞争。由于不存在技术含量问题,画得又好又便宜的动画公司越来越多,均价成本5元钱一张的动画,愿意出二三元接的人很多。为了抢生意,乱报价,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降低了整个行业的利润收入。
   二. 是人才凋零。1995后,早期参与加工的、具备了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已经不再做具体工作,因为加工动画非常辛苦,按张数计酬和紧迫的进度要求使几乎每个动画人都有连续数十小时工作的经历,能吃苦的城市年轻人越来越少,很多对这个行业心向往之的大学生到公司呆上几天后,很快就被繁重的工作吓跑了。这时动画制作人员的主力开始向外地和农村人口倾斜。后来者的芜杂使该行业呈现青黄不接的状况。制作质量持续下降,甚至粗制滥造,破坏了已有的行业形象。
   三. 是国际竞争。总的来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长,人均消费水平提高,国际动画加工业务正在流向其他一些劳动力更加廉价的国家,特别是2003年受“非典” 的影响,国外一些动画公司被迫把动画加工发到亚洲别的国家,如中东、朝鲜、印尼、印度、越南、老挝等国家和地区。他们意外地发现这些国家人力成本更加低廉,而人员素质不在中国之下,结果虽然“非典”已过,动画加工却不再回,国内一些地区的动画加工公司因此而关门,继续运营的公司,其员工收入在社会总体收入水平提高时没有什么变化,诱惑力渐弱。
   四. 是技术革新。主要是美国三维的兴起,电脑软件代替了很多人力因素。这也是所有行业发展的趋势:技术终将把人类从重复烦琐的工业流水化生产解放出来,工作重心逐渐向核心创意与技术研发转移。
   < 险阻重重的转轨>
   面临国家对动漫产业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仿佛中国的动漫复兴就在明天,然而,当一些有着雄厚资金的投资者兴冲冲地瞄上这个行业的时候,却发现很难找到一家有完整动画生产链的动画公司,而动画公司此时转向原创也是险阻重重。
   加工动画即使拥有好的技术力量,却帮不了原创的忙。与汽车、电子这样的“三资”模式不同的是,加工动画从来没有生产过完全面向中国市场的产品。观众需要什么?
   虽然加工动画给我们带来了欧美、日本的管理范本,但很难说我们就能够直接照搬,一是因为给“中国老板”干和给外国老板干,多半不一样;二是因为要让他们把自己“倒空”,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真正合乎国情的管理模式和制作风格,一样需要在实践中摸索。
   动画发展到现在,分了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两种,我们经常用flash制作成的就是二维动画,而三维动画怎主要是用maya或3d max制作成的,尤其是maya这个三维动画制作软件近年来在国内外漩起3维动画、电影的制作狂潮,涌现出一大批有优秀的 、震撼的三维动漫电影,如《施莱克》、《变形金刚》、《功夫熊猫》...
【中国动画之**】
   1. **部在国外获奖的科教动画片《遗传工程初探》(1985年)
   2. **部系列动画片《葫芦兄弟》(1987年)
   3. **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佳美术片奖获奖影片《三个和尚》(1980年)
   4. **部水墨剪纸片《长在屋里的竹笋》(1976年)
   5. **部彩色宽银幕动画片《哪吒闹海》(1979年)
   6. **部彩色木偶长片《孔雀公主》(1963年)
   7. **部折纸片《聪明的鸭子》(1960年)
   8. **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1960年)
   9. **部立体电影木偶片《大奖章》(1960年)
   10. **部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1961年、1964年)
   11. **部彩色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1958年)
   12. **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佳美术片奖获奖影片《小鲤鱼跳龙门》(1958年)
   13. 新**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1955年)
   14. **部大型动画片《铁扇公主》(1941年)
   15. **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1935年)
   16. **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26年)
   【外国著名的动画片】
   1.日本动画片《OZ国历险记》 (又名《桃乐丝历险记》或《绿野仙踪》) 【原 片 名】オズの魔法使い
   2.美国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
   3.美国动画片《猫和老鼠》
   4.日本动画片《龙子太郎》
   5.日本动画片《哆啦A梦》 机器猫(又名小叮当、机器猫) 【原 片 名】ドラえもん
   6.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 【原 片 名】一休さん
   7.美国动画片《变形金刚》 【原 片 名】Transformers
   8.法国动画片《巴巴爸爸》 【原 片 名】Barbapapa
   10.西班牙动画片《堂·吉诃德》 【原 片 名】Don Quijote de La Mancha
[80年代的经典外国动画片]
   《巴巴爸爸》
   【原 片 名】Barbapapa
   【出品年代】1975年
   【内容简介】
   可里可里可里,巴巴变~。还记得这句久违的经典台词吗?巴巴爸爸是法国漫画家Annette Tison和他的丈夫Talus Taylor根据棉花糖的形状创作的漫画形象,在被改编为动画后深受观众们的喜爱。
   都以为本片是联邦德国的片子,其实本片源自法国,只因当年国内引进为德国版,由此以讹传讹了,直至今日……
   【原 片 名】一休さん
   【出品年代】1975年
   【出品公司】东映动画
   【国别归属】日本
   【剧集总数】296集
   【内容简介】以历史人物一休宗纯禅师的童年为背景(和真正的一休禅师的生平事迹有很大出入),故事发生在室町幕府时期。曾经是皇子的一休不得不与母亲分开,到安国寺当小和尚,并且用他的聪明机智解决无数的问题。一体不光聪明过人,还富有正义感,他用自己的机智和勇气帮助那些贫困的人、教训那些仗势欺人的人,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此外,善良的小叶子、鲁莽的新佑卫门、和蔼的长老、贪心的桔梗店老板和民生小姐、骄傲的足利将军也都塑造的很成功,他们鲜明的个性和充满哲理的动人故事深深影响了一代人。那时的孩子们纷纷以一休作为自己的榜样,这部卡通片为我们的童年带来了很多温馨的回忆。
   一休,一休!休息,休息一会儿(片中过场);
   一休哥!嗨,就到这里,就到这里吧!(结束语)
   【原 片 名】ムーの白鲸
   【出品年代】1980年
   【出品公司】东京Movie新社
   【国别归属】日本
   【剧集总数】26集
   【内容简介】约3万年前,亚特兰蒂斯族为统治地球而发动战争,但遭到了居住于太平洋上的穆族的奋起反抗,**终在惨烈的战斗后两族达成暂时的休战。亚特兰蒂斯大陆整体迁移到了外层空间,而穆族首领纳木长老尚处于婴儿时期的大女儿拉美尔则作为人质被送到亚特兰蒂斯。和平只是暂时的,亚特兰蒂斯并未放弃统治地球的野心。为了发动新的大战,他们的元首查尔根和整个大陆进入了休眠状态。相应地,穆族也做了积极的准备。纳木长老的大脑与白鲸的身体联结,成为白鲸这个超级兵器的控制中枢,他的小女儿玛诺娜则被改造为生化电子人。而当时与亚特兰蒂斯的战争下涌现出来的五位**英勇的穆族战士则作为人类在世间度过一个又一个轮回,他们的共同标志是身上的一个梅花印记。
   3万年后,亚特兰蒂斯的先遣队在哥尔豪斯和普拉多斯两位王子、以及早已经以亚特兰蒂斯人自居的拉美尔率领下来到地球,他们的目标是夺取当年遗留在地球上、能提供强大能源的热能元素。经过转世重生的穆族勇士--现今的白银剑、白诚让、白鸟丽、白风信和白川学在玛诺娜的召唤下又再次集结在了纳木长老的旗下。他们在白鲸的帮助下,为阻止亚特兰提斯人得到热能元素而展开不屈不挠的战斗。
   【原 片 名】She-Ra Princess of Power
   【出品年代】1985年
   【出品公司】Filmation Associates
   【国别归属】美国
   【剧集总数】93集
   【内容简介】我叫阿多拉,霍曼的亲妹妹。我是水晶城堡的保护者。这,是顺马风,我的坐骑。有一天,我获得了奇迹般的秘密,当我抽出剑说道:“赐于我力量吧……SHE-RA,SHE-RA,SHE-RA,SHE-RA,SHE-RA,我是希瑞哎……”。只有几个人知道我变成希瑞的秘密,他们是希望之光,拉兹夫人和考尔。我和起义军的朋友们一起,为解救以希利亚,与罪恶的霍达克进行着战斗。(开场白)
   嗨,你们好,我是露姬,今天发现我藏在什么地方了吗,如果没有再看一遍……看见了吗,我在这儿呢……(结束语)
   《非凡的公主希瑞》是当年引进的美国怀旧动画片的旗舰作品,但此片在美国的影响力不如其前作《宇宙的巨人希曼》,不过在当年中国大陆可是刮起一阵女超人的旋风。此片中正邪双方人物的成功塑造可说是本片的**大看点。再加上北京电视台完美的译制,多少年过去了,仍然让人回味无穷。郑建初老师配的希瑞,声音刚劲又不失柔美,让人赞不绝口。

来源:网络收集 作者:不详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异议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联系电话:13146172444
声明:本站部分图文来自百度搜索,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配音[peiyin001]——北京名扬配音网,让配音更快捷。
下一篇:北京名扬配音网,配音声库|配音价格|配音文章|配音演员|人物介绍…

北京名传天下专业配音公司 北京名传天下配音公司提供:广告配音,宣传片配音,专题片配音,纪录片配音,动画配音,影视剧,电视购物,企业彩铃,角色人物,课件多媒体,名人模仿,新闻配音,视频配音,普通话配音,粤语配音,台语配音,闽南语配音,英语配音,俄语配音,法语配音,德语配音,韩语配音,日语配音,阿拉伯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配音,手机:13718387888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010-8326 5555
电话:010-8617 5888
手机:137 1838 7888

版权所有 @ www.peiyin001.com 客服QQ:417096867(配音)

手机:13146172444 邮箱:516793858@qq.com 客服QQ:417096867

联系人:陈经理
QQ:516793858